第017章 积极分子惹人厌_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
云海小说网 > 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 > 第017章 积极分子惹人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17章 积极分子惹人厌

  今天的会,注定不是啥好会。

  按照这架势来看,要是知青们不率先表个态的话,估计这一群生产队的干部们,还会继续诉说阶级苦、痛陈血泪史。

  甚至扯出什么生产队还欠着信用社的贷款,正准备让社员们集资还债之类的说辞。

  恐怕也不奇怪。

  没办法了。

  叶小川暗自叹口气,随后站起身开口道:“领导啊,既然生产队遇到了困难,那我们就一起齐心协力,共度难关吧!

  我说一下我个人的建议,先声明,这个建议只能代表我个人啊

  我提议,先分上10天的口粮给我,至于说,这点口粮吃完了怎么办?那就...到时候再说吧!”

  10...10天的口粮?

  全体知青一愣!

  这...打发叫花子呢?

  不过,随后大家伙也纷纷开始怀疑:这叶小川是准备以退为进,打算把皮球踢到对面去吗?

  只给知青分10天的口粮?

  估计神州大地,还没哪个生产队干过这种事吧?

  在场的知青们心里,正在猜测叶小川的真实用意。

  倒是大队长、支书,妇女队长...这些生产队干部们听了,各自忍不住心中一喜!

  叶小川的提议到底现不现实?

  这个没关系。

  只要知青们主动降低要求,那待会儿生产队干部们,就可以趁机借题发挥了!

  在场之人个个心里压制住各自的想法,都没吭声。

  一时间屋子里陷入了沉默,大家都在心里拨弄算盘。

  没成想,胡勇此时却率先跳了起来!

  “啥?分10天的口粮?”

  “狗屁!这是啥馊主意?我说姓叶的,你要唱高调,你要发扬风格,你要去舔干部们的沟子,那是你的事。”

  这次分发口粮,是针对新来的知青,和老知青没关系。

  但胡勇却反而蹦跶的最厉害,“你凭什么代表我们全体知青?咹...哎呦!”

  “嘭--”

  胡勇话音未落!

  听见“砰”的一声响!

  原来却是窑洞顶部,有一块墙皮突然脱落,好巧不巧的,一下子就把胡勇给砸翻在地!

  “哎呦,额滴个亲娘嗳!”

  胡勇一声痛呼,惊的妇女大队长和民兵他们,赶紧上前扶着他,“咋样了?莫事吧?”

  “这都是些甚事么!咋解石灰皮还掉下来了呢?走走走,咱扶着胡知青去卫生室看看,实在不行就走集体帐,给他上点红药水,开两袋头痛粉啥的。”

  “哟,流了这么多血呀,那得欢欢去,老支书啊,你们继续开会,我们得先去卫生室咧...”

  “去吧。”

  大队长摆摆手,目送民兵队长,妇女队长扶着胡勇出了窑洞随后才开口道:“这个...啊,我们继续开会。

  啊,刚才叶知青同志觉悟高,能体谅集体的难处。我们这些大队干部对此,是佩服的、是感到很欣慰的。”

  “不过嘛,分口粮,哪有分10天的?天底下就没这号规矩嘛。”

  大队长满脸真诚,“今天,那我就拍板做主了,先给你们分上一个月的口粮,大伙合计合计,看看我这个方案怎么样?”

  知青们面面相觑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一时半会儿大家也不好多说什么。

  合计合计?合个毛!

  既然大队长都说拍板了,那就是钉上了钉钉!

  按照规定:知青下乡插队第一年,所在的生产队,无论知青有没有工分,都必须给他们发放一年的口粮。

  这是因为新来的知青,她们并不熟悉农活,所以也就没多大的劳动能力。

  要是靠知青们自食其力的话,其中有不少身体弱的知青,肯定会遇到很大的生存困难。

 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,所以上面才出了这么一条规定,出发点无疑是好的,但却有点脱离实际。

  以至于后来各个生产队在执行这条规定的时候,都在明里暗里的打了折扣。

  要知道:知青的口粮,又不是从粮食储备库里拨付下来的,而是由知青们所在的当地生产队,自行承担。

  由于人家这些生产队,他们的口粮本来就很紧张。

  社员们平时都只敢吃两顿,而且还是一干一稀,到了春荒的时候,大家伙还得靠野菜才能熬过去。

  一年到头,那么多社员,谁也没敢敞开来吃过几回饱饭。

  哪还有什么余粮,拿出来白白分给知青们?

  搁谁,谁也不乐意啊!

  现在一听说三十里铺生产队,居然只给大家伙分一个月的口粮?

  知青们不由个个面露难色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表态。

  屋子里,老支书和大队长把大家伙的反应都看在眼里。

  其实他们事先已经在心里编织好了几顶高帽,正准备着看哪一位知青率先跳出来表示反对?

  如果真有的话,那就把帽子给他扣过去、让那位知青下不来台,最后不得不勉强同意这个方案

  好在知青们沉默半晌之后,终究还是没人站出来表示明确反对。

  生产队干部们见状,齐齐暗自松了口气。

  随后大队长开口道:“既然事情商量成这了,知青同志们,大家伙是不是该表个态?”

  话既然说到这份上了,继续沉默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。

  王硕率先举手,“那好吧,我没意见。”

  “好!很好。”

  不等众人跟着表态,老支书反倒还抢先开口,狠狠的表扬了王硕几句,“王知青同志不愧是从四九城来的知青,觉悟也很高嘛!

  啊,我记得叶知青,好像也是从49城来的吧?怪不得怪不得,好好好,两位知青,都是好同志。”

  老支书为人做事老练,在场的知青们也不傻。

  张海丽举手,“我没意见。”

  冉家两姐妹、熊英包括张维,梁少平他们也没意见。

  马璐更是恨不得跳起来举双手表态,“支书、大队长同志,我...马璐,坚决要求生产队,收下我个人的粮食差价!”

  此话一出!

  在场的干部们满脸惊讶,而知青们的脸,则当场就绿了!

  生产队给社员们分口粮,和城镇居民提着粮袋子,去粮站门市上买“供应粮”,性质都一样:口粮定额归定额,但这些口粮本身,并不是白给大家吃的。

  那都是需要补差价的。

  只不过城镇居民是用的现金去补差价,而生产队的社员,则是用工分顶帐。

  现在知青们下乡插队,他们的户口也会随之落到当地农村。

  从而变得和当地生产队的社员们一样:得用工分顶账,才能分到口粮。

  如今马璐主动提出:她将向三十里铺生产队补足口粮差价。

  这就相当于叶小川他们这批知青,刚刚落户三十里铺生产队,连一个工分都还没挣到。

  如今却莫名其妙的,就落了个“倒挂户”的名声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nhai9.com。云海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yunhai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